胡剛校長簡介
胡剛,男,漢族,1961年4月生,江蘇泗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胡剛校長與校報記者團學生記者合影
記者:今年3月,全國“兩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您能向我們簡要介紹一下“兩會”的情況么?
胡剛校長:今年的“兩會”在形式上與以往大不相同。我們能切實感受到今年“兩會”會風清新、務實高效。會上的發言,做形式的少了,真正共商實現中國夢的內容多了;任性少了,理性多了;掌聲少了,慎思多了。掌聲顯示了對政府工作的認可度,但也需適宜,做到有節有度。
從內容上來說,本次“兩會”的召開,是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做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中國夢、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第一步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則是制度上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獲取更科學的發展,關鍵的是黨發揮領導核心的作用。怎么使這個核心更加堅強有力?必須全面從嚴治黨。這次“兩會”把反腐敗提升到很大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腐敗是民心聚集的重要保障,加強反腐敗的力度使得黨更有戰斗力,全國人民堅定了政治自信、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毫無疑問也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一定會有利于推進“四個全面”的實施。從這次“兩會”可以看出,全面從嚴治黨將成為今年的主旋律。
記者:您覺得作為在校大學生,應該怎樣關注全國“兩會”?
胡剛校長:3月份是“兩會”月,在校大學生應從會議召開前就關注“兩會”。“兩會”期間可以通過多種媒體來了解會議資訊,除了關注政府工作報告、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在會議期間的重要講話,也要關注代表和委員們為構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而提出的有分量的議案和提案。大學生平時不僅要重視自己的專業學習,也應根據學校的要求關注國家大事,并思考自己在國家未來發展中應擔當什么樣的角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從大的方面講,在校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從個人角度講,學生在校期間要按照要求錘煉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將來更好地發展而學習。
記者:在“兩會”上,您提出“將‘中國醫學’體系納入‘健康中國’戰略”,您能具體談談提出這個提案的初衷和對未來中醫發展的展望嗎?
胡剛校長:應該說這個提案的提出,是我們學校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經濟發展受到世人矚目,按照行業分,我們有中國經濟、中國農業、中國工業,再細分的話有中國鋼鐵、中國冶金等等,但是我們沒有中國醫學。中醫學與中國醫學雖然只有一字之差,現在卻很難把中醫學界定為中國醫學。中國醫學是我們原創的科學體系,我們的祖先很了不起,在細胞都不能直視的條件下就提出整體觀、辨證論治、個性化治療,而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仍然在用幾百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知識,中醫走不出去怎么辦?我們要充分應用現代的知識、技術和方法使中醫博大精深的道理能講得清楚、說得明白,從而走得出去,這樣才能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并實現超越。
什么是中國醫學?當然是要以富有特色的傳統中醫藥學為主,通過借鑒、融合以歐美為主的西醫學的先進知識、技術、手段去提升中醫藥,不斷完善自我,然后構建富有中國元素的醫學體系,這就是中國醫學體系。這與傳統的中西醫結合也是不同的概念。傳統的中西醫結合大多是物理的結合,我們要構建的中國醫學體系,應該實現傳統中醫藥和現代西醫藥的深度融合,是要發生化學變化的。
你們說借鑒了西醫的還是不是中國醫學,答案是肯定的。在治未病或者養生保健,以及一些慢性病和難治病中,中醫藥有獨特的療效,但是相對于西醫在“急則治其標”方面又處于劣勢。要以中醫為主,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劣勢,借鑒西醫的優點來全面發展自己,彌補自身的不足,在借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另外,我們可以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思維去指導西醫的疾病治療,兩者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中醫和西醫不可互相攻擊,因為無論中醫西醫,都要接受患者的選擇,都要經受社會競爭力的考驗。你們要從現在開始學習,為將來發展、振興中醫藥、構建中國醫學做貢獻,要夯實中醫藥基礎也要學習現代的生物學、生命科學的知識,成為創建中國醫學體系的智慧實踐者。
記者:“中國醫學”體系的建立,不僅需要國家的支持,也需要許多專業人士的參與。您認為中醫院校在其中將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呢?
胡剛校長:中醫藥院校在構建“中國醫學”體系過程中當然是責無旁貸的有為擔當者,要發揮關鍵作用、主體作用,要有所為才能有所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中醫藥院校的作用主要是:一要形成一流的理論體系;二要培養優秀的人才;三要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超越,要形成使廣大百姓受益的診療技術手段或產品。去完成繼承、創新、超越的人都是中醫藥院校出來的,所以我們中醫藥院校一定能大有作為。關鍵是要有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培養方案,幫助學生在學校里就能很好地學貫中西。要構建“中國醫學”體系,將來西醫院校也必須學習中醫,不然就不是所謂的“中國醫學”,不能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每個醫院應該既有西醫的能力又有中醫的能力,雖然中醫和西醫的改革側重點不一樣,但目標都是一樣的,殊途同歸。
記者:正如您在第二個提案中所說,高校在全面推進和實施“四個全面”的戰略進程中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您表示要“鼓勵高校面向社會和國家需求自主特色辦學”,那么您認為我校自主特色辦學應著重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胡剛校長:我們特色辦學的目標就是要構建“中國醫學”體系,去培養學貫中西的各類人才,為實現健康江蘇、健康中國做貢獻。我們要出人才、出理論、出創新成果,在成果轉化方面做出我們的貢獻。我們學校的特色是中醫藥,我們的重點就是去凝練中醫、中藥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并進一步去挖掘。作為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院校,南京中醫藥大學必須體現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比如學校有哪些國醫大師,在哪些疾病方面有突出貢獻;面對中國的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競爭壓力,我們必須有所作為,要臥薪嘗膽、發奮努力。我們的一些學科要在國內外有所建樹、有所影響,在國際上形成自己的品牌,就需要在特色優勢上下功夫。此外,教育部及各級政府也應該下放更多的自主權,讓大學能夠聚焦靶心、精準發力,有的放矢地改革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記者:我們了解到,兩會期間您接受關于女大學生就業情況采訪時表示“專業領域有見地,巾幗不讓須眉。”我們學校也是一所以女生居多的高校,那么您在就業方面有什么建議可以提供給我校即將踏入社會的女大學生呢?
胡剛校長:我覺得跟男生相比,我們學校女生在就業方面并不處于劣勢,因為在醫學類院校男、女生就業沒有顯著性的差別。由于家庭分工、社會分工、單位分工的因素,一些崗位男生居多,并不是因為女生不優秀、不重要,而是有更多的其他崗位需要女性。社會分工本身就有男、女生差異的。
我們中醫藥院校的女生,要懂得外塑形象、內強素質。形象上要落落大方,不要小家子氣,要美麗而不妖艷,聰穎而不做作。強素質就是指在專業上不僅要善于學習、考試,更要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自己表述知識、應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將來到工作崗位上還要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女大學生要在秉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基礎上,在事業奮斗中巾幗不讓須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