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川,1990年8月留校任教于推拿學教研室,博士,副教授,農工民主黨黨員。在校承擔推拿學學科不同層次的教學工作以及臨床和科研工作。任現職以來先后獲得全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優秀教師、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優秀援外醫療隊員先進個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江蘇省第五屆優秀青年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優秀教師獎等國家、省、校級獎勵和榮譽。
記者:在教書育人方面您獲得了很多的獎項,前不久又榮獲了“江蘇省教育先進個人(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您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或方法?
吳云川老師:我也沒什么特別突出的理念和方法,和其他老師一樣主要就是強調“嚴”。這點可能很多上過我課的同學都知道。嚴肅、嚴格而后才能活潑。學習從來都不是一個快樂的事情,而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專業學習涉及到日后的工作,說到底就是你的飯碗,這個沒有快樂可言,而是一個艱苦的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過程,除了職業素養的培養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要學會做人和職業道德的修養。所以我在課堂上還要灌輸作為一名醫學生日后從醫的所要必備的醫德修養。
記者:作為小兒推拿專家,在給小朋友治療時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有什么技巧?
吳云川老師:治療小朋友的過程中,不配合、哭鬧是最大的困難,但這是正常的。要想做好小兒推拿,就得了解小兒推拿治療的特點,還要有足夠耐心,培養小孩對你產生信任感。
記者:您所在的教研室開發了《推拿學》的教學網站,并在進行微視頻慕課的開發和建設,初衷是什么?有怎樣的預期效果?
吳云川老師:我們教研室自2001年起就開展了推拿學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研究,拍攝了很多推拿學相關的學習視頻掛在精品課程網站供學生下載,發現很多在校生和社會人員很感興趣。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教學成為大趨勢,通過研究我們認為網絡教學更符合成人教育的特點,所以我們首先把網絡教學在成人教育中使用,并且中標了江蘇省的教育規劃相關課題。隨著慕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嘗試翻轉課堂、小規模在線教育等教學形式的探索,按知識點進行微視頻拍攝便于學生使用手持移動設備或網站進行學習,開展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也為適應目前提倡的降低課時、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教學思想摸索經驗,目前已中標江蘇省的教育規劃相關課題,擬將研究在留學生的推拿學教學中進行。我們目前和江蘇電視臺合作開發的小兒推拿的微視頻深受社會歡迎,以此建設的吳云川小兒推拿公眾號推廣漲粉也很快。當然也是有很多困難,諸如經費問題,比如拍攝完全部推拿學相關知識點的微視頻需要很長時間,也是目前我們推拿學教研室每周周三的重要的教研活動。
記者:很多人對推拿的理解還停留在只是治療肌肉酸痛、緩解疲勞這一層面,您怎么看對待推拿這一較為古老的中醫療法?
吳云川老師:事實上推拿治療范圍還是比較廣的,治療肌肉酸痛、緩解肌肉疲勞只是推拿效應的一部分。推拿應該是中醫學里一個最古老的治療技術之一,《黃帝內經》中就有所記載并且有也有相關的專著。其實推拿對于內、婦、兒科中不少常見病甚至疑難病均有很好的療效,而不僅僅是頸肩腰腿痛等軟組織損傷疾病。只不過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很多人不知道推拿還能治療內、婦、兒科疾病。
記者:您曾經參加過援外醫療隊,也做過抗震救災的志愿者,在這些志愿活動中,推拿的優勢和效果有哪些?
吳云川教授:我們學校當時承擔的是到馬耳他的援外任務,我是以推拿專家的身份過去的。在治療過程中,推拿很受患者歡迎,取得很好的療效。2008年參加抗震救災志愿活動時,以我校志愿者為主組建的抗震救災志愿服務隊伍主要負責災區的防疫工作,要噴藥、發香囊,開展各類義診。針對災區資源匱乏的現狀,推拿這種不需要借助其他器械就可以操作這一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記者:您又對大學生參與義診類志愿者活動有哪些建議?
吳云川老師:無論是從自身價值還是社會價值而言,大學生參加這些志愿活動是要鼓勵的。從個人層面講,通過志愿活動能夠增強社會責任感。不過,目前許多學生對志愿活動的意義認識還不夠,有些是為了完成社會實踐任務而去進行志愿活動,原因之一是我們的志愿活動形式和內容較為單一。其實志愿活動需要分層,如果是義診,我建議高年級學生去參加,而低年級學生技術水平還不成熟,讓高年級甚至是研究生去做,意義更大一些。除了義診外,宣教、走訪關懷等也是我們學生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動。
記者:朝陽模擬醫院在我們學校乃至仙林地區都有不小的影響力,您覺得創辦朝陽模擬醫院有哪些意義?
吳云川老師:我也曾參與過朝陽模擬醫院的創辦并且擔任了很長時間的指導老師。雖然是模擬醫院,卻是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的重要實訓場所,所起的作用不是平常教學實訓所能達到的,學生體驗真實的醫護環境,訓練診療思維方法,有助于學生鞏固專業思想,有助于學生為以后能盡快適應臨床工作。
記者:去年“我的老師最有范”評選活動中,很多為您點贊的學生對您的評價都用了“儒雅”一詞,您覺得學習中醫,研究推拿,氣功等對您個人有什么樣的影響?
吳云川老師:中醫藥大學的老師都很儒雅,我談不上儒雅,如果一定要算,可能跟中醫學習有關。另外之所以有人這樣看我,是針對很多人所認為的推拿醫師的“粗”而言,其實是一個誤解。推拿的治療特點是在治療過程中要和社會不同人群聊天,聊天內容也很雜,雅俗兼具,也必須要有一定的閱讀量。我經常跟學生講,作為一個醫生,要掌握精湛的診療技術,還必須要有嫻熟的診療技巧。這種技巧其中重要的就是和患者進行疾病內容以外的交往和交流,這就需要除了讀專業書以外還要讀很多雜書。作為老師肯定要多讀書,醫生也要多讀書。另外,跟我們針推專業的學習內容相關的還有練功,中國傳統功法其理論基礎涉及儒釋道醫武,所以,中國傳統功法和中醫一樣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功法練習中強調調神、調身、調心的三調合一,強調道德涵養,強調中正平和,強調平心靜氣。所以,我們通過傳統功法的練習達到身心俱養,從而做到神清精旺氣自華。希望同學們不要認為練功只是老年人的運動,其實也是適合年輕人的鍛煉方法,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第二臨床醫學院的養心社練習傳統功法。
記者:中醫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越來越大,不過我們仍然會聽到一些質疑的聲音,作為一位研究推拿這一“古老醫術”的大學教授,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吳云川老師:每一種治療技術,不管是老的還是新的,必然有人贊許也有人反對。我沒有質疑是因為我相信中醫。很多在網絡上質疑中醫、發表反中醫言論的人,其實他并不真的要去反中醫,是想通過我們的爭論給他增加點擊量和網絡炒作,這里面是有巨大利益關系的,他并不關心中醫,而是關心通過質疑中醫能獲得多大利益。不質疑就是最大的相信。中醫傳承幾千年,沒有像其他文明的傳統醫學衰落,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這就需要我們理性來看待分析。
記者:對2016級針灸推拿專業的學生,你有哪些話想說?你覺得大學生該怎樣樹立中醫自信心?
吳云川老師:曾國藩提出兩句話對我很有啟發:“天道忌巧,去偽崇拙。”我再加一句“大道至簡”送給同學們。學習沒有其他途徑,只有刻苦學習,認認真真、腳踏實地。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是不能選擇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大部分事業有所成就的人從事的職業和所學專業或自己興趣無關,之所以成功,源于對于專業、職業的責任感和敬畏。學習也不是僅僅是因為興趣,比興趣更重要的是責任和職業的敬畏,尤其對我們的醫學生而言,責任更是要放在第一位。所以,對于新生而言重要的是“既來之則安之”。興趣是會轉移的,但責任才是永恒的。來到中醫藥大學就必須要對中醫要有敬畏之心,努力提高專業技能,才能有中醫自信心。